“走,帶你們去塘口看看。”《農財寶典》記者剛碰上湖北大冶市保安鎮的劉宇佳,便迫不及待帶領著前往塘口看蝦。眼前這位40出頭的湖北漢子養殖小龍蝦已經7、8個年頭,養殖技術和觀念在大冶鎮可算一絕,通過構建高配置立體式的管理模式,精養小龍蝦年產高達700多斤/畝,他作為一位遠近聞名的“玩菌高手”,他的養殖模式已經復制到900畝的水面。
.jpg)
高配置立體式精養 年畝產高達700多斤
劉宇佳在保安鎮養殖面積共70多畝,共有4口塘,每一口塘平均約20畝,分兩種養殖模式,其中包括荷蝦模式以及精養塘模式。其中精養模式產量高、管理難度大,幾乎占用了劉宇佳大部分精力,經過數年的養殖摸索,他逐漸總結出一整套立體化的管理方案。
“精養塘管理越精細越好,必須預想一些可能發生的問題。”劉宇佳認為“凡事預則立,不預則廢”,每年2-4月的時候,養殖戶都要趕在氣溫在25攝氏度前種植水草“吃不敗”,并抓緊時間節點投苗,后期盡快出蝦,但是往往由于水草成活問題拖延整個養殖進程。相反,劉宇佳從每年冬天11月份開始觀察水質、底泥以及水草枝干肥瘦等參考指標。如果3樣參考都“過瘦”不達標,則證明來年水草種植“底子弱”,年前就需要投放麥麩、豆粕等發酵碳肥,提前做好營養補給。“4月人家在考慮水草成活問題,我已經再考慮是否除草,明顯搶快時間。”
.jpg)
“水花生不是自己種的而是是野生,但是利用起來好處多多。”劉宇佳通過利用池塘原生態條件為小龍蝦生長提供更優越的條件,將圍繞塘堤周邊野生的一圈水花生,修剪成為寬度2-3米范圍的植物帶。如此一來,夏天7-8月份高溫季節,小龍蝦可以藏在底部遮陰降溫,抵御天敵;同時在秋冬氣溫下降的時期,水花生起到保溫作用。
“立體式管理就是從水草、水質、底質、種質多方面綜合考慮。”據劉宇佳介紹,在高密度精養模式下,水草、水花生、蝦體需要保持旺盛的生長狀態,整個水體環境需要構成快速循環的生態系統,其中溶氧和水質必須保持充分優越的條件。為此,劉宇佳不但每口塘配置羅茨鼓風機,采取底部微孔增氧的方式,前后投入數萬元升級池塘配置;同時精養塘還配備2-3畝的蓄水塘,一邊養殖花白鰱,一邊長期投入使用光合細菌將水體肥度調整到最好,方便蝦塘更換水體,保持水質條件最佳。
據悉,首年養殖6月份劉宇佳只在70畝水面中投入100-150尾/斤規格蝦苗1500斤,平均投入200斤/畝,當年7-8月份便開始起出蝦。隨著精養模式逐漸完善,現在每年7-8月份留小部分蝦存養繁殖,3月份只需要補一部分蝦苗,防止種質退化,5-6月份就可以陸續出蝦,每隔10-15天/批,平均出蝦100-150斤/畝,分6批前后出完,2018年劉宇佳畝產至少700斤。
.jpg)
善解小龍蝦“木桶效應” “用菌高手”玩轉700畝水面
“養殖甲殼類動物,水質指標要時常關注,否則容易形成養殖管理的‘木桶效應’”劉宇佳向《農財寶典》記者透露,在60天內小龍蝦要從種苗規格快速成長6-8錢大蝦,除了增氧、營養等條件需要充分補充之外,水質中微量元素含量將決定小龍蝦脫殼是否順利,否則出現軟殼、脫殼不遂、蝦體抽筋等問題,直接影響的生長速度,尤其是鈣鎂離子。為此,劉宇佳從網上購買不少測量水質硬度的工具,定期測水硬度并合理補充微量元素。
.jpg)
除此之外,測量水體的pH值也成為劉宇佳日常工作。劉宇佳認為,往往池塘條件一旦成為“短板”就可能導致養殖失敗,例如池塘底質惡化往往很難觀察,后期處理相對比較麻煩,但是pH值變化是水體氨氮等有害物質累積過多的直接表現,可以及時提醒自己加強改底,防范于未然。
通過觀察和摸索,劉宇佳發現一旦池塘pH值超過8.5,藍藻、青苔爆發的概率大幅度提升,原有的藻相容易被破壞。他通過潑灑芽孢桿菌、乳酸菌將pH值降下來,維持PH值在合理范圍,降低氨氮有害物質的影響。反復多次使用后,整個池塘水質終年維持清爽、肥嫩的狀態,水中長期藻相平衡。據透露,即使遭遇下雨天氣,劉宇佳池塘的水色也能迅速恢復,少見因應激導致的死亡小龍蝦,即使在苗期成活率也能保持在80%以上。
.jpg)
“現在幾乎不需要使用消毒品、殺蟲藥,甚至過硫類底改產品,只用活菌產品就足夠了。”劉宇佳先《農財寶典》記者透露,近幾年自己總結整套高密度的精養模式后,生態用菌的養殖理念逐漸摸索出規律,水體和養殖品都需要持續性調控和管理,并非出現問題后一蹴即就。因此,劉宇佳逐漸放棄以往反應激烈的化學類動保產品,傾向使用優質的活菌產品,其中以“專業乳酸菌制造商”著稱的宜春強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“壯腸300”和“改底養泥復合菌顆粒”成為劉宇佳的不二之選。
原來,強微公司憑借固體發酵技術生產的乳酸菌產品可以高達300億/g的工藝水平,不但菌種強勁,使用效果顯著。近兩年又再度推出反硝化菌類產品,而且形成復合菌種產品,更深得“用菌高手”劉宇佳的喜愛。據悉,在投喂內服上,劉宇佳用1斤“壯腸300”搭配400斤池塘水、紅糖、麥麩等物質發酵48小時,直至發酵物pH值至3.7左右,再以10%飼料比例混合拌料投喂,同時每3天投撒“改底養泥復合菌顆粒”進行改底1次,全程使用小龍蝦不但生長快,而且產量高,蝦體健康干凈。“按這種操作方式,每年700-1000斤/畝基本沒什么問題。”
“一方面強微產品品質過硬,一方面是成本操作空間大,性價比高。”劉宇佳向記者透露,由于強微乳酸菌類產品藻種強勁,單位含量高,只要養殖戶發酵技術過硬就能達到“1包頂別人7、8包”的效果,養殖作用絲毫不差,更可以實質性降低養殖戶的使用成本。
2018年劉宇佳和合伙人在大冶市鄰縣的羅田縣承包700畝以及浠水縣200畝水面養殖小龍蝦,幾乎全部套用精養模式。在劉宇佳看來,他不但要把這種養殖模式和理念復制推廣開來,更要把強微產品的使用潛力發揮出來,帶動養殖戶降低成本養好蝦。
.jpg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