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廠化養蝦,連續兩年4批蝦不發病,平均產量14~15斤/m3。在對蝦病害越來越復雜多樣,養殖成功率越來越低的背景下,能夠做到連續不發病,特別是在工廠化養殖場,實屬難能可貴。而山東省日照市濤雒鎮的郭同軍就做到了,這位13年前上岸從事水產養殖,養殖南美白對蝦才兩年多時間的前漁民,卻給我們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。
喂料有方,蝦體健康
郭同軍2005年結束捕魚生涯,上岸搞起了工廠化養殖多寶魚,后來因魚價不好于2008年嘗試養殖部分海參,同樣遭遇價格滑鐵盧后,2015年底他騰出了一個養殖棚(面積約1畝)轉型養殖南美白對蝦。兩年時間,郭同軍養了4批蝦,在不發病的情況下取得了較高的單產,最高時達到17斤/m3。這得益于他合理的投料方案。
.jpg)
郭同軍喂料有自己的技巧
郭同軍用于養殖白對蝦的棚共有26個水泥池,每個池25m3水體。每批蝦苗買回來時(P4-P5規格)他都會對苗種進行標粗操作,投苗密度5000頭/m3,大概經過1個月時間標粗后可達到1000頭/斤。此時進行分池操作,把幼蝦按照600頭/m3的密度分到各個養殖池進行后期養殖。
郭同軍的投料方式是每天投喂5餐(時間分別為6:00、10:00、14:00、18:00、22:00),所喂飼料要在1個小時以內吃完,最長不能超過1.5個小時。可通過觀察料臺和水池中間排污口周邊是否有殘餌,以及蝦的脫殼狀況判斷料量是否充足,并適當的進行加減料。
狀態良好的情況下,每天的投料量疊加5%(在前一天投料量的基礎上),對蝦脫殼、天氣不好、蝦狀態不佳時,應該減料或停料。
“強微四味”,遠離弧菌和雜質水
去年6月,郭同軍接觸到了宜春強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強微)的相關產品,經過幾個月的摸索,他利用強微的相關產品,結合自己多年來的經驗,總結出了一套“四味藥方”,更經濟更方便地實現了無弧菌無雜質水養蝦。
“第一味”:“強微生物脫硫劑”(硫化氧化細菌,500g/包)80g/畝+紅糖1~2斤+水30~40斤,混合發酵4~5個小時,潑水使用,每隔三天使用一次,去除硫化氫。
“第二味”:“強微靚水素”(乳酸菌、芽孢桿菌、反硝化細菌,500g/包)150g/畝+紅糖1~2斤+水30~40斤,浸泡發酵12小時,潑水使用,每隔3~4天使用一次進行調水。為操作方便,郭同軍習慣在前一天晚上配好,第二天早上使用。“第一味”和“第二味”郭同軍建議可以錯開使用,今天用這個,明天用另外一個。
“第三味”:“壯腸QW100”(糞腸球菌,500g/包)160g+紅糖20斤+水200斤,密封發酵2~3天,拌料投喂,每天使用一次,每個池子用1斤(發酵后的菌液)。郭同軍一般在每天早上大排水(一次性排水20cm以上,全天排水量25~30cm,后期加大到30~50cm)后投喂第一餐時使用,晚上最后一餐再拌料投喂一次(10g菌液拌1斤飼料)。
“第四味”:“生物解毒潑灑劑”(產阮假絲酵母及其細胞壁、沼澤紅假單胞菌等,1000g/包)500g/畝潑水,在水質不佳、天氣不好、蝦狀態差時使用。
通過上述“四味”,郭同軍的蝦池水質始終能夠長期保持清爽,基本不會出現弧菌超標和雜質水的情況。“強微的產品雖然單價看起來高,但含量足,效果好,實際使用起來其實性價比更高。”郭同軍對強微的產品贊不絕口。他告訴記者,以前要做到水質健康較為麻煩,換成強微的產品后省去了很多功夫。
.jpg)
郭同軍(左)對強微的產品贊不絕口
細致觀察,把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
郭同軍能做到零病害,還在于他在養殖過程中的細心和細致。他認為對于養蝦來說水質穩定是最重要的,好水的標準就是茶色水或嫩綠色水,有亮度,水體沒有雜質,透明度在30cm以上。為了確保養殖池水質的真實情況,他往往比別人更細心的進行觀察。
.jpg)
郭同軍蝦池的水質保持得比較穩定
.jpg)
每天保持換水
.jpg)
郭同軍的蝦池很少雜質水
有時候巡池時乍看之下水質好像沒有問題,但郭同軍不僅僅是看,他每次都會用白色的瓢舀一瓢水上來仔細觀測,確保沒有雜質。因為如果不夠細心,無法及時發現情況,等水體出問題時不僅錯過最佳處理時間,問題也將更加嚴重,增加風險和處理成本。
除了觀察水,郭同軍每餐還會仔細觀察蝦的狀態:肝胰臟是否清晰、腸道是否黑粗、甲殼是否透亮、活力是否充足……只要出現一點點不好的征兆,就及時處理。
我認為郭老板做得最好的地方就是懂得把握時機,他總是在天氣即將不好,或水質即將發生變化時及時發現并處理預防好,這需要非常細心才能做到。”強微在當地的業務員孫敏如是評價郭同軍。正是郭同軍在養殖過程管理上的細致入微,始終把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的做法,才造就他連年不發病的成績。
.jpg)